威靈頓・Wellington
2018.09.09
如果威靈頓是一個人,
我覺得它是看似被社會化,
但內心反骨的藝術創作者。
“I miss the city Bret and I live in, Wellington. It’s a good place to be creative, in the same way New York is.” —Jemaine Clement
的確,威靈頓和紐約確實有些共通處。
如果威靈頓是一個人,我覺得它是看似被社會化,但內心反骨的藝術創作者。
1865 年紐西蘭首都從奧克蘭遷移至威靈頓後,這個城市的人口開始逐漸增加,也帶動商業發展。
但當我穿梭在街巷中,隨處可見令人著迷的古著與文藝品。
二手衣店陳列不同年代的流行服飾,60 年代解放風潮下的迷你裙、70 年代招搖的印花襯衫、80 年代離經叛道的龐克補丁牛仔褲。
台灣很少見的老式唱片行,門口展示各種唱盤收藏,唱片和泛黃的舊海報歸類在一區,CD 用不同曲風分類在佈上一層灰塵的架上。
書店置身在不起眼的巷弄中,裡面如迷宮的狹小格局,每個角落都是排列好的斑駁書背。擁擠的空間,總能找到一丁點的位置放上小巧的玩偶。
威靈頓不像首都應該要有的繁榮和熱鬧,但不可否認的是,你能找到它最初的靈魂。
這也說明了為何眾多藝術家選擇聚集於此。
這城市總能激發創作者。
我在這遇上的人也有著一股這樣的文藝氣息。
Anna 是個慵懶、隨性、大方、自在的人。
她信任人,能讓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運用她家所有的器具和設備。
當我們在她的廚房摸索時,她坐在習慣的躺椅上,看著電視節目。
她是一個喜歡探索不同文化的人。
從她家的掛壁裝飾就能略知一二。
從一進門我們就被掛在牆上的地毯吸引,那上面的花紋像是原住民的圖騰。
餐桌旁的年曆仍是 2015 年的,上面的文字是毛利語。
坐在客廳沙發上,能看見屋內四周都是面具,來自非洲、日本藝妓、甚至是亞洲神像。
剛好,我們是她第一個台灣客人。
旅程中有趣的一點是,我們在彼此身上都埋下了一顆種子。
她讓我們認識了威靈頓和真正紐西蘭人的生活方式。
而我們讓她對台灣充滿好奇,激起她想來造訪的心。
Wellington 威靈頓 景點
-
【必去】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:免費入館,展區內容相當多元,可了解紐西蘭歷史、土地和居民以及人文藝術
-
【必去】Cuba St.:威靈頓具有特色的文藝街區,商店和咖啡廳都很有風格
-
Wellington Waterfront
-
City Gallery Wellington
-
Te Ahumairangi Hill Lookout
-
Mount Victoria Lookout
Wellington 威靈頓 活動 $
-
Wellington Cable Car
官網票價和時刻:https://www.wellingtoncablecar.co.nz/English/TimetableFares.html -
The Great War Exhibition
官網票價:https://www.greatwarexhibition.nz/visit/tours/
Wellington 威靈頓 美食
-
【推薦】Nikau Café:當代風格咖啡廳
-
1154 Pastaria:位在 Cuba St. 上
-
Whitebait:港邊餐廳
-
Ortega
-
Loretta